哺乳母猪钙磷缺乏症的治疗

钙、磷缺乏是由于饲料中钙、磷不足,或二者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起机体钙、磷缺乏,使小猪发生佝偻病,成年猪发生骨软症的代谢病。临床上以消化紊乱、异食癖、骨骼弯曲为主要特征。本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病,发病率比较高,但是现代规模化猪场,由于饲料营养全面,猪群已很少发生本病。

一、病因。引起钙磷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饲料中钙和磷的含量不足,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妊娠、泌乳等对钙、磷的需要。

⑵由于饲料中钙、磷的比例不当,影响钙、磷的正常吸收。一般认为饲料钙、磷比以2-1.5:1较适宜。当日粮高磷低钙时,由于过多的磷与钙结合会影响钙的吸收,造成缺钙,高钙低磷时过多的钙与磷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影响磷的吸收,造成缺磷。

⑶机体存在影响钙、磷吸收的其他因素,如饲料中碱基过多或胃酸缺乏时使肠道pH升高,或饲料中含过多的植酸、草酸、鞣酸、脂肪酸等使钙变为不溶性钙盐,或饲料中含过多的金属离子(如镁、铁、锶、锰、铝)与磷酸根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复合物等,均会影响钙、磷的吸收。

⑷机体缺乏维生素D或因肝、肾病变及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直接影响钙的主动吸收及磷的吸收。

⑸患肠道疾病时,由于肠吸收机能受阻,使钙、磷吸收减少。

⑹可引起甲状旁腺素分泌减少、降钙素增多或肾小管重吸收机能障碍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钙、磷排出增多。此外,当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时,结合型钙随尿排出,致体内钙减少。

二、临床症状。患缺钙症哺乳母猪,轻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卧多立少,行走无力,后肢负重困难并不停的交换,体温、心率、呼吸均正常;重者精神沉郁;眼闭昏睡,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强行扶起,站立困难,体温偏低,呼吸深缓,心跳缓慢。本病特有的症状是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颤抖,针刺四肢反应敏感,多发生于营养不良、有异食癖的母猪。

三、治疗措施

1、加强护理,调整日粮组成,补充维生素D和钙、磷,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有效的药物制剂:鱼肝油、浓缩鱼肝油、维生素D胶性钙注射液、维生素AD注射液、维生素D3注射液。常用钙剂有蛋壳粉、牡蛎粉、骨粉、碳酸钙、乳酸钙、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氯化钙注射液、鱼粉。

2、调整日粮组成,在骨软病流行地区,增喂麦麸、米糠、豆饼等富含磷的饲料。国外采用牧地施加磷肥或饮水中添加磷酸盐,防止群发性骨软病。补充磷制剂如骨粉,配合应用20%磷酸二氢钠溶液,或3%次磷酸钙溶液,或磷酸二氢钠粉。

四、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2005年5月,我镇某村王某饲养的1头母猪卧地不起。主诉该猪于4月15日产仔14头,5月初发现食量减少,日渐消瘦,继而后肢无力、站立不稳、行走摇摆。病猪营养不良,食欲废绝,粪便干燥,全身颤抖,卧地不起,强行扶起;四肢无力支撑;针刺四肢反应灵敏,体温36.7℃,心率63次/分,呼吸12次/分,初步诊断该哺乳母猪患缺钙症。

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25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维生素B1注射液10毫升×5支、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5支、10%安那咖注射液10毫升×1支;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5毫升,1天1次。第2天,该猪采食、颤抖减轻,仍不能站。继续用药至第4天,病猪已站立行走,输液停止,改喂母猪专用料,并添加维生素AD3粉。治疗后10天,该猪痊愈。

病例2:2005年8月,我镇某村蔡某饲养的1头母猪患病,邀诊。畜主反映,母猪产后30天左右,采食减少,肌肉抽搐;后肢无力、行走不稳,喜卧,附近兽医用安痛定、维生素B1注射液等治疗多日,效果不明显,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该猪产仔12头,膘情低下,食欲废绝。粪便呈球状、后肢不能站立,强行驱赶,前肢半蹲,后肢托地,叫声尖厉,烦燥不安,不愿哺乳。静卧观察,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颤抖明显,针刺四肢反应敏感。体温38.3℃,呼吸30次/分,心率105次/分。初步诊断该哺乳母猪患钙、磷缺乏症。

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25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0毫升、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5支、维生素B1注射液1.0毫升×5支;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5毫升,1天1次,连用4天。并建议将仔猪隔离饲养,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D3粉。经过治疗,第4天手扶该猪可站立行走,采食正常。15天后随访,该猪痊愈。

五、体会

哺乳母猪钙、磷缺乏症的发生,与哺乳母猪的营养状况和饲料的搭配以及哺乳仔猪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哺乳母猪营养状况越差,饲料搭配不平衡以及哺乳仔猪越多,其发病率就越高;提倡早补料、早断乳。仔猪在7-10日龄添食,30日龄断乳,这样既减少了母猪的营养消耗,又满足了仔猪的营养需求;患病母猪在治疗过程中,仔猪尽量寄养或人工喂养,有利于缩短病程和提高治愈率。

总之,防治本病的发生,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首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其次按照哺乳母猪的营养标准,正确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钙、磷及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营养需要与平衡,才是防治本病的关键。